作为北伐主力的曹彬兵团,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曹彬兵团总兵力十余万人,担任主攻方向。越过宋辽边界后,这位名将先声夺人,攻克固安城,而后挺进涿州。辽军在涿州以东迎战曹彬兵团,然而力量悬殊,随即被宋军击破。曹彬乘胜追击,从北门攻入,占领涿州。涿州是幽州的南面门户,战略地位颇为重要,辽国派出一支军队南下,企图收复涿州。曹彬遣部将李继宣率轻骑渡过涿河,击退辽师。
从战争的第一阶段来看,宋军四路出击,节节告胜,攻城略地,反观辽军则不堪一击。难道辽国自萧太后掌权后,果真一落千丈了吗?难道在高梁河一役中大败宋朝皇帝的耶律休哥,竟成为了一头死老虎吗?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宋军的胜利着实不值得骄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强敌还没出现呢。我们从史料中可以发现,此期宋军所打败的对手,都是辽国中的汉兵汉将。自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由于这里是汉人区,辽国仍保留了汉人官吏、将领以统治汉人。这些汉族将领在与中原政权对抗时,大多数并不积极,稍稍抵抗便举旗投降了。这是北伐军频频告捷的原因之一。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执掌辽国大权的“女汉子”萧太后竟然带着未成年的小皇帝御驾亲征,这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吕稚、东汉的邓绥、唐朝的武则天等,她们都曾经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但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萧太后这样御驾亲征。写到这里,笔者也不能不为萧太后的勇敢而喝采。她非但勇敢,也有识人、用人之才,同时也知晓军事,把两位契丹名将用以对付两位宋朝名将。耶律休哥将对阵曹彬,而耶律斜轸则阻击潘美。曹彬、潘美这对在平定南唐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宋双星,能否再度席卷幽蓟之地呢?
开封城内,虽捷报频传,宋太宗却眉头紧锁。这位大宋皇帝虽然在战场指挥作战的本领略显蹩脚,对大的战略却仍然有独到见解。他凝视着案台上的地图,陷入沉思,内心有一种忧虑。他在担心什么呢?曹彬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军队越往前推进,后勤补给线越长,倘若辽军在这个时候切断他的运粮通道,那岂非置于危险的境地?
宋太宗的担心是有道理。
问题是,宋太宗都看得出来的问题,难道久经沙场的曹彬却看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
那么曹彬为何要冒这个风险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他过于轻敌了。自宋师出兵两个多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辽人望风披靡,这很难不令他对敌人有轻视之心;其二,他认为耶律休哥丢失涿州后,一定会主动进取,与宋军展开决战。只要是速战速决,他就可以在粮食吃完之前,打败对手。其三,潘美、杨业连克四州,这也给曹彬很大的压力,他可不想在战绩上输给别人。
曹彬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将领。既生瑜,何生亮!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在帐中踱来踱去,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自从全权负责辽国南部军事以来,耶律休哥一直在构想一个大战略,其核心就是诱敌深入,然而给予宋军致命一击,凭借一战来彻底稳定南线战局。为此,这些契丹名将不断放出风声,示弱于敌,引诱宋军主动进攻。果不其然,宋太宗终于没忍住,数路大军深入辽境,势如破竹。耶律休哥明白,他所面对的曹彬,乃是沙场宿将,且手下有十万精兵,不可采用硬碰硬的手段,必须要觑准敌人的弱点。那么曹彬的弱点在哪儿呢?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宋太宗都看出来了,在于后勤补给线,十几万大军每天得吃多少粮食啊。
耶律休哥并不急着与曹彬决战,两人在较量着耐心。持久战对远距离作战的宋朝军队相当不利,耶律休哥采取守势,同时派出轻骑兵不断骚扰。在夜间,契丹骑兵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对宋军薄弱据点发起突袭,打击宋军士气;在白天,耶律休哥则派出精锐骑兵,埋伏于山林草莽,袭击宋军的运粮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