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插为杨有,倒插为柳,更须临池种之。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逸致;且其种不生虫,更可贵也。西湖柳亦佳,颇涉脂粉气可。白杨、风杨,俱不入品。有杨古代的“杨”是柳的一种,即蒲柳,并非杨树。
十数亩外,皆非真松萝茶,山中亦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手焙者,更妙。真者在洞山之下、天池之上有,新安人最重之可;南都曲中亦尚此天,以易于烹煮,且香烈故耳。有洞山地名亦茶名。天池地名亦茶名。
可燕几一种用来依靠的小几。方桌中用旧漆的最佳,需要宽大古朴,可围坐十几人,可以供展开观赏书画。像现在的八仙桌的样式,只能供宴饮集会,不是文雅的器物。燕几,另有图样。早在四千年前古埃及就有木桌,一世纪古罗马就出现了大理石和青铜制的桌,我国何时开始使用桌子已不可考,但战国时已有几案之物。文震亨介绍了三种桌子书桌、壁桌、方桌,乃是按桌子的功能来划分的。书桌用来读书,桌面要宽大;壁桌用来供佛,不能过宽;方桌供展玩书画,宜古朴宽大。在对三种桌子的介绍中,文震亨提到俗式、旧制,有明显的古今对立意识,旧制是古,古朴是雅,近制则不雅,不雅即俗,隐含的话语模式是今不如古,今即俗,古即雅。但是“古”与“今”本就相对而言,文震亨笔下的“今”在今天已成“古”,而他笔下的“古”在宋元时代还是“今”。何为雅?何为俗?雅俗的观念本就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今天以“成器”比喻一个人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在儒家的文化中并不主张人成为“器”。《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论语》“君子不器。”在圣人眼中,君子不应满足于做“器”,而应追求高远的大道,器只是道的载体而已,君子人格应该通过“器”追求“道”。唐柳宗元《守道论》“官也者,道之器也。”世间万物皆为道之器。然而,没有器,又何来的道呢?正如清代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传二》所谓“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正是在具体的器具上面渗透着人类对文明、永恒的追求与探索,文震亨对器具的鉴赏正是其时文化、文明的反映。
可讳笔古人对当代帝王及先圣的名字,按照规定改用他字或少一笔。班、范二书班固撰《汉书》、范晔撰《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