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的制度是先王根据人情而设立的凡是叔伯期、功的服制都不可以
五服的制度,是先王根据人情而设立的,凡是叔伯期、功的服制,都不可以废弃,这样差不多就是礼义之家了。兄弟之间相互疏远,都是因妇人之言而起,凡是稍有大丈夫气概的人,起初也一定不会听,但是长久浸染熏陶也会受到影响,就像羽毛累积多了也可以将船压沉一样,不是非常明白的人是不能洞察其中道理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五服:“五服”有多种含义:一、五等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远近为差等。二、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四、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五代为五服。从上下文看,这里指的是五等丧服。 称情:根据人情。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浸润:浸染熏陶。 积羽沉舟:指羽毛虽轻,累积多了也会把船压沉。比喻坏事虽小,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语云:“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①不论仕与隐,皆当以尊君报国为主。凡我辈今日得饱食暖衣、悠优田里②者,皆吾皇之赐也,岂可不知感激。他日出仕,须要以勿欺为本。勿欺,所谓忠也。上疏陈言,世俗所谓气节,然须实有益于社稷生民则言之;若昭君过,以博虚名,切不可蹈此敝辙③。孔子宁从讽谏④,其意最深。
有句话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普天之下任何地方都无法逃避。”不论做官还是隐居,都应当以尊奉君主、报效国家为主。大凡我们这些人今日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都是我们皇上的恩赐,哪里可以不知感恩呢!日后做官,必须要以不欺瞒君主为根本。不欺瞒,就是“忠”。向皇帝上奏疏,发表意见,这是世俗人所称的气节,然而一定要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才去说;以昭显君主的过失来博取个人的虚名,这样的错误千万不能再犯。孔子宁愿以委婉的方式劝谏君王,他的用意是很深的。 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指君王主宰臣子,臣子效忠君王的道义,不能够逃离于天地之间。 悠优田里:悠优,亦作“优游”,悠闲自得。田里,田地和庐舍。悠优田里,指安居乐业。 蹈此敝辙:蹈,践履,指走;辙,车轮压出的痕迹。意思是重新走上以前车辆走过的老路,比喻不能吸取教训而再犯同一类的错误。成语有“重蹈覆辙”。《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讽谏:委婉地劝谏君王。
至于朋友之交,切宜慎择。苟得其人,可以研精性命①,可以讲究②文墨,可以排难解纷,须要虚己求之,委心③待之,勿谓末俗风微④,世鲜良友,取人以身⑤,乃是格论⑥。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只如馆中看文⑦,我先以直施⑧,彼必以直报⑨。日常相与,我先以厚施,彼必以厚报。常愧先施之未能,勿患哲人⑩之难遇。又交友之道,以信为主,出言必吐肝胆,谋事必尽忠诚。宁人负我,毋我负人。纵遇恶交相侮,亦当自反自责,勿向人轻谈其短。至嘱。
至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一定要谨慎选择。假如能够交到一个合适的朋友,可以一起深入研究性命之学,可以一起切磋文章,可以互相排解难处、解决纠纷。这样的朋友一定要虚心去寻求,全心对待他,不要说世风衰微,世上少有良友,选择朋友以修身为原则,才是至理名言。门里面住着君子,门外的君子也就来了。就好像在私塾中讨论文章,我先以直言相告,他一定也以坦诚来回报我。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交往,我对待他人厚道,他人一定也以厚道来报答我。要常常以没能先施予而愧疚,不要担心难以遇到贤明的人。另外,交友之道以诚信为主,朋友间的交谈要吐露胸中真意,与朋友谋划事情一定要竭尽忠诚。宁愿别人亏欠于我,我不亏欠别人。纵使遇到恶友相欺侮,也要自我反省,自我责备,不要向人轻易谈论他的短处。这是紧要的嘱咐。 性命:万物的天性禀赋。这里指“性命”之学。 讲究:讲讨研究。 委心:全心,诚心。 末俗风微:末世风俗、风化衰微。 取人以身:《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指选择人的原则在于品德,取决于其修身如何。 格论:至理名言。 馆中看文:在私塾中讨论文章。馆,私塾。 以直施:以正直对待。此处指直言相告,坦率地指出对方的问题。 以直报:以正直报答。此处指对方也以直言相告。 哲人:贤明之人。
至嘱:紧要的嘱咐。
五伦①本自天秩②,凡相处间,不可参一毫机智③,须纯肠④实意,盎然⑤天生⑥,斯谓之敦。《中庸》“修道以仁”,亦是此意。昔有人以忠孝自负⑦者,有禅师语之曰:“即五伦克⑧尽,无纤毫欠缺,自孔子言之,正是民可使由之⑨,非豪杰究竟⑩事也。”今忠臣孝子,世或有之,然不闻道,终是行之而不著,习矣而不察,是故以立志求道为先。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本是上天规定的礼法制度,但凡彼此相处之时,不可掺杂一毫的机心与智巧,一定要真心实意,情谊充盈就像是自然生成一样,这就叫敦伦。《中庸》说“修道以仁”,也就是这个意思。从前有一个以忠孝自我标榜的人,有位禅师对他说:“即使五伦能够都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没有丝毫的欠缺,按照孔子的话来讲,这正是‘民可使由之’的意思,但不是豪杰之人的最终事业。”忠臣孝子,当今世上或许有,然而不闻道,最终是盲目遵行它而不能弄明白它,实践它而对其中的道理没有觉察,所以 “敦伦”之前应当先立志求道。 五伦:指五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和言行准则,是狭义的“人伦”。《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天秩:上天规定的品秩等级,这里指礼法制度。 机智:机心与智巧。 纯肠:淳厚的心肠。这里指出自真心。 盎然:充满、充盈的样子。 天生:自然生成、与生俱来。 自负: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克:能够。 民可使由之:老百姓可以让他们按照规范去做。《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里的意思是只按照五伦的标准去为人处世,但是并不能知其所以然,仍然不够。 究竟:最根本的、最后的。
行之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出自《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著,明白地知晓。习,实习、实践。察,觉察。
孟宗之笋①,王祥之鱼②,皆从真心感召③。宋④谢述⑤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丧⑥还都。中途遇暴风,纯丧舫⑦漂流,不知所在,述乘小舟寻求。嫂谓曰:“小郎⑧去必无返。宁可存亡⑨俱尽耶?”述号泣曰:“若安全至岸,尚须营理⑩。如其变出意外,述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几没。述号泣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此所谓笃行也。学不到此,终是假在,即修饰礼貌,向外周旋,徒令人作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