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晚年[]期之丧一年的丧期期(jī)一整年【导读】,本章
[]末:晚年。
[]期之丧:一年的丧期。期(jī),一整年。
【导读】 本章承接上一章,仍是赞颂武王、周公的品德,认为他们能继承先祖未竟之业,是天下最大的孝道。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宗庙祭祀礼乐制度,强调“慎终追远”,以孝治理天下。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2],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说:“周文王和周公,大概是天下最通达孝道的人吧!这样的孝,指的是善于继承先祖的遗志,善于继承先祖未完成的大业。每逢春秋举行祭祀之时,整修祖庙,陈列先祖祭器,摆上先祖的衣裳,供奉时令食品。宗庙中的祭祀礼仪,是用以序列左昭右穆各个辈分的;排列祭祀中的爵位次序,是用以辨别身份贵贱的;安排祭祀中的各种职事,是用以判断子孙才能的;祭祀之后晚辈向长辈敬酒,是用以显示先祖恩德下及身份低贱的人;宴饮的时候依照头发颜色排列座次,是用以区分长幼次序的。摆放好先祖的牌位,举行祭祀礼仪,演奏祭祀音乐,敬重先祖尊敬的人,爱护先祖所爱的子民百姓,侍奉死者如同他在世时一样,侍奉亡故的人如同他活在世上一样,这就是最好的孝道。祭祀天地的礼仪,是用来侍奉上帝的。宗庙祭祀的礼仪,是用来祭拜先祖的。明白了祭祀天地的礼仪及春秋四时各种祭祀的意义,那么治理国家就如同观看手掌上的东西一样清楚简单。”
[]达:通达。
[2]裳衣:先祖留下的衣服。
[]荐:进献。
[]昭穆:古代在宗庙中祭祀先祖牌位的次序,一般始祖居中,以下按左昭右穆顺序排列。
[]旅酬:众人举杯劝酒。
[]燕毛:宴饮时以毛发颜色为长幼次序。燕,同“宴”。
[]禘(dì)尝:周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典。
【导读】 这一章,在《中庸》中文字最长,内容也最广博、繁复,它又是全篇的枢纽,既是对以上章节的总结,又提出了以下章节的论题。
全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提出五种伦常关系;二、提出三条德行标准;三、提出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最后落脚到一个“诚”字上。
首先从哀公问政的事例切入,论述修身与为政的关系。不同的人执政,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局面。有德的文王、武王执政,就会出现仁政;无道的夏桀、商纣执政,就出现暴政。因此,不仅一般的人要注重品德修养,为政者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以下就提出了人应当遵循的五种伦常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封建时代,人们把这五条尊奉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当今,我们对这五条要采取扬弃的态度,抛弃其不合理的成分,如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无条件的逆来顺受等;继承其有用的东西,如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等。
- 维吾尔族人民的风俗与禁忌[图]
- 玉勒玉制的马衔也借指马绣户曾窥语本五代词《九张机》“四张机恹[图]
-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为“岭南三杰”他们[图]
-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图]
- 再往西五十里是涿山山上的树木多是构树、柞树和杻树南面有很多琈[图]
-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图]
- 华(huā)花浚(jùn)深司马季主这才说“唉!天道与谁亲近[图]
- 这首诗是写曹国臣子感伤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以强凌弱小国得不到保[图]
- 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去时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便脸色庄重脚步加[图]
- 怨是用希这句话有歧义到底是我的怨恨少呢?还是别人对我的怨恨少[图]